最新海南国际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出炉!51所知名中小学校落地,外方独资办学获许可
4月24日,由顶思和海南未来国际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1首届海南未来教育论坛”在海口圆满落幕。在本次大会上,顶思研究正式发布《海南国际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 该报告从政策导向出发,分析了海南省发展国际化教育的定位,并通过比较新加坡、香港等自贸港的国际教育发展历程,总结了海南可借鉴的发展措施。
文 | Zoey
编 | Mina
2018年4月,习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4.13”讲话)时强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随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发布了三份改革指导文件及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清晰地规划了海南省今后20年的发展方向,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经营和管理,建设有中国特色、地区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同时把海南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
就此,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拉开了序幕。
伴随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海南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2019年6月,教育部和海南省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南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施方案》。该文件明确提出,推动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其中包括五项具体任务:创建国际教育创新岛、打造“留学海南”品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教育新航标、实施教育人才引智计划、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同时明确列出了改革开放实施方案的重点政策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
由此可见,“自由贸易港+国际教育创新岛”已成为如今海南改革开放的两大新标签,同时也彰显了海南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自由、开放、创新”的典型特征。
全学段布局,独资办学获许可
截至2021年3月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海南省累计签约引进31所国内外知名高校、51所国内外知名中小学校落地办学,累计签约教育项目110个,累计开工项目400个,总投资约300亿元。
为推进项目落地,海南省设立了五个对外开放重点平台园区,包括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实验区、三亚崖州湾科教城、海口江东新区国际教育园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区、洋浦经济开发区。
以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实验区为例,其主要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进相关优势学科高校独立办学或中外合作办学。目前,试验区已签约入驻16所国内名校及其外方合作大学,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及合作办学项目均已获批。
除了引进国内高校来琼办学外,K12教育的国际学校也纷至沓来。据顶思研究统计,海南已有19所国际化学校,办学类型包括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引进的学校也都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如人大附小、北师大附中、上外附中、德威公学、哈罗公学、威雅公学等。
针对海南发展教育的基本策略,海南未来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洪成文在接受顶思专访时表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海南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具体做法就是,“自己扩大一部分,国际上再利用一部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原副主任周满生也表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海南要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采取的措施,同时也可以吸引教育消费的回流。
除了布局传统的K12及高等教育外,海南还把目光投向了“职业教育”。
去年8月,海南省政府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技术大学签约,引进了德国职业教育体系。该校是德国最早提出“实践嵌入式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高校,也就是实施把学科知识学习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校在德国已开设37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专业及多个职业证书教育专业。据悉,该校在海南的办学将致力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德国在华企业的发展需求,开办大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教育。
对此,周满生告诉顶思,这一举措是为培养“大国工匠”打通一条职业化人才的培养道路。“以往我们只有职高和专科,那学生要继续往上走怎么办呢?我们还要把职业教育办到本科和硕士阶段。”
另外,顶思了解到,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技术大学是中国首个境外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项目。周满生认为,这是海南在教育改革开放策略中的重大突破。“以往我们的外资控股不能超过50%,不允许独立办学。现在国家鼓励引进外国高校,允许他们开展独资办学,这是国家政策在海南的优惠性倾斜。”
借鉴他山之石,创新发展自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借鉴国际贸易自由港的先进经验,比如香港、新加坡、迪拜。那么,在自由贸易港的定位下,这些地区和国家是如何发展国际教育的呢?《海南国际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着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力求借鉴吸收。
1969年,新加坡在裕廊工业区划设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港。新加坡和海南有着相似的地理条件,都是热带海岛和优良港口。自那时起,新加坡政府把发展出口工业作为工业化政策的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适应产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要,从7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开始大力发展专科性质的高职教育,并把“培养学生走向国际的能力”作为明确的教育目标之一,为此通过外国企业和政府联合设立的培训中心来培养技术型人才。
进入90年代,随着制造业成本的上升,新加坡出口导向的工业开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同时积极发展金融、信息等新兴产业。为了适应这样的经济转型,政府的教育发展重点从短期、偏应用的高职教育转向长期、更系统的高等教育。这一时期,政府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考虑到岛国自身人力储备不足的现实情况,积极推进留学生政策,吸引外国留学生。进入21世纪,新加坡的国际教育呈现出了新特点,政府加快了国际化教育产业化的进度,将留学教育和教育服务商品化、产业化。
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国际化教育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而发展,并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呈现出新的变化。
新加坡
相比较之下,香港的国际教育受殖民时期港英政府的影响较大,整体发展趋于稳定。早在19世纪末,香港就已经出现多所具有国际学校性质的小学。早期国际学校的建立是为了给赴港工作的外籍人士子女提供教育,课程以各个国家的课程为蓝本。目前香港有52所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国际学校。与内地不同,香港国际学校没有外籍、双语、公立国际部之分,基本上都是纯外籍国际学校。全港52所国际学校中,有近一半的学校实施国际文凭组织的IB课程体系,其余采用AP或者A-level课程。
整体上看,香港的课程体系比较国际化,体现在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和世界通识教育上。在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整体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步。
90年代回归前后,香港和内地在经贸、人员、投资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为顺应时代发展,香港的国际学校在教学内容方面增设双语课程,推广普通话教育,提升港生在大陆的职业发展空间。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整体国际化教育偏西化,以香港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就以“沟通中西方文化交流”为办学宗旨,来丰富“国际化教育”的内涵。
香港
从国际教育整体发展战略上看,迪拜的自由贸易区杰贝阿里同新加坡和香港相似,都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不同的是,迪拜极大地利用了地理位置的优势,打造了迪拜知识村(Knowledge Village)。该村位于迪拜两座主要国际机场之间,是迪拜最重要的知识产业中枢。这里聚集了国际化大学教育资源及国际知名智慧型企业,两者相结合还能创造职业教育体系。
另外,迪拜还有一项创举,就是巧用其“空中十字路口”的优势,依托双机场之间的迪拜知识村,发展“转机教育”。举个例子:得知一位知名教授要从日本飞到欧洲,就主动联系对方,中途利用其在迪拜短暂停留的四个小时进行一场知识讲座。通过“转机讲座”,巧妙地引入国际知识资源,汇聚知识精英的思想,灵活地增强师资力量。
迪拜
综合来看,新加坡、香港、迪拜在发展国际教育之路上都有值得海南借鉴学习之处,尤其是发展思路上的创新。例如:海南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实验区就已经采用“大共享+小学院”的模式——园区内的公共教学楼等设施由入驻高校共享使用,专业教学科研楼则相对独立使用。园区开发总工程师认为,这可以解决大部分高校校园内存在公共空间过剩和浪费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利用水平。
在优点借鉴上,周满生强调,“海南要改革教育,就要把国外的教育精华、国内的教育精华和本土化的发展改革相结合。”
薄弱问题需解决,名校辐射要扩大
在政策利好及其他自由贸易港发展经验的借鉴下,海南国际教育发展的未来十分可期。但是,根据顶思的调研发现,海南目前在软件发展上仍显薄弱。
首先,多数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尴尬。现有20所国际化学校中,6所公立学校国际部平均容量59人/校,平均在校生人数约为25人/校,满园率在42%/校。14 所民办国际化学校(包含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平均容量为3000人/ 校,平均在校生人数约1500人/校,满园率在 51%左右。
此外,无论在公办学校国际部还是民办学校,招生都出现了两级分化的情况。也就是说,北上广名校合作办学更受家长欢迎,国外老牌私校对于家庭的吸引力也更足。面对这样的问题,周满生表示,仅靠当地的生源是不够的,最起码要把广东一带或东南海国家的生源吸引进来。
怎么吸引呢?周满生和洪成文都谈到了学校品牌建设的问题。
“类似人大附中、上外附中这些从外地引进来的知名学校,其设施、师资、校风、教学、学风养成都经过多年积累和沉淀。这个品牌的系统不是靠政策优惠就能建立起来的。”周满生说道。
洪成文则认为,民办学校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的阶段,行业已设置了基本准入门槛,“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学校发展成为有特色的学校”。
除了生源问题,《海南国际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也指出,海南国际教育发展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且国际化水平不高以及课程体系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尤其是课程方面,30%的学校实行双轨制(也就是既可以参加高考,又可以出国留学),其他学校尚在探索阶段。洪成文表示,部分学校面临国际课程和中国国家课程两套系统,“这个时候,学校就要处理简单叠加和深度融合的问题了。如果是前者,那么课程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
现在,海南已经引进了诸多优质学校,但是这些学校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洪成文分析,“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毕竟还是少数人,引进哈罗这些学校,不是只办一所学校,实际上它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促进当地其他公办学校及民办学校进行改革。但目前的情况是,引进的国际学校,围墙一围,大门一锁,自成体系,周边的学校也是一堵围墙和一个大门,缺少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力量,建立这么好的学校,动用了这么多的资源,就是为了服务更多的学校,产生好的影响。”
结语
诚然,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未来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走势?
洪成文指出,“自贸港发展必然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教育,这个教育应该是高水平的,指向于创新人才培养,应该是国际化的。我个人认为未来3-5年是一个重要机遇期,但由于海南自身的教育基础薄弱,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要稳步推进,因此在十四五期间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到2035年,海南的教育或许会真正发生变化,同其他城市一样响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政策,建立起海南的教育现代化体系。”
那么,海南能否超过其他城市呢?洪成文认为,这有一定的可能性,但到底何时超越,还难以预料。
《海南国际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分为政策分析、中外比较(案例研究)、海南发展现状和发展建议四部分,为全行业提供打开海南国际教育的新视野、新风向、新思路。
报告火热预售中,5月15日起陆续发货,长按图中二维码即可下单。
往期精选
聚焦2035,助力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首届海南未来教育论坛在琼圆满举行
东风吹水绿参差,十大数读锚定行业共创机遇|2020行业观察报告
首批“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初审结果出炉,“跨过高考”能否成就人才加速发展?
蓝湾未来领导力学校校长石国鹏:承认未来的不确定性,才能引导孩子坚定地生活
深度:市场化,自主化,深改下的民办学校“好而不贵”的标准在哪里?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2020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